海南的同学在哪里?
发现一家是靠"废弃椰壳"起家的品牌,挺有意思的,
没有热搜,没有融资,没有明星站台,将椰子壳变废为宝,仅靠3000小成本创业,赚了大钱
这个品牌名叫:Coconut Bowls。
网站链接:https://www.coconutbowls.com/
这篇内容,
我会从环保行业的趋势变化、品牌是怎么切入的、它的产品逻辑和用户路径、到社交媒体和亚马逊上的数据表现,
一层一层拆开,
如果产品也涉及到环保类,或者你也在寻找一个能打动用户的产品表达方式,
或许这篇能带给你一点方向感。
很多人觉得"环保产品"卖不好,是因为用户没那个意识,或者觉得环保太贵、太麻烦。
但说实话,我反而觉得这几年最大的变化就是:环保,正在从理性诉求变成一种情绪表达。
1、谷歌趋势
你上 Google Trends 看看几个关键词的走势就知道了——
"eco friendly bowl"
"coconut bowl"
"zero waste kitchen",
这三个词过去五年都在稳定上涨,
尤其每年4月"地球日"前后,搜索量都会跳一波高点。
2023年的峰值甚至比2021年高出了近两倍。
2、社媒数据
我还专门去翻了一圈TikTok 和 Pinterest,
像"coconut bowl breakfast""eco friendly smoothie bowl""zero waste kitchen setup"
这些词下面的视频,一堆人留言说:
"这个碗太美了" "我要开始环保生活了" "哪里买的?看起来好有爱"
另外根据数据显示,
73%的Z世代北美消费者愿意为环保产品多付出15%以上的溢价,
其中食品、家居用品、服饰为重点赛道。
而在社交媒体上,
#sustainableliving 标签下的内容超30万个,播放量已突破28亿次,并且仍以每月千万次的速度持续增长。
尤其是在TikTok、Pinterest这样的视觉导向平台,天然材质、复古生态、极简环保这些关键词成为年轻人日常内容的一部分。
3、环保需求
这个行业里我们看到,Allbirds 用可持续材料讲出了"新中产的通勤哲学";
Patagonia 直接在服装吊牌上写"请不要买我";
而更细分的DTC品牌如Blueland(环保清洁片)、Who Gives A Crap(环保厕纸)等,
也都走出了高度认同感的社区路径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环保不再是产品的"附加项",而是成为决定是否购买的一种"情绪价值锚点"。
它不再是责任,而是身份。
Coconut Bowls 就是踩准了这个节点。
创始人 Jake McKeon 原本只是个普通创业者,
2015年在巴厘岛旅行时,看到当地工匠用废弃椰壳打磨成碗,
他随手带了100个回家送人,没想到晒到 Instagram 上意外走红。
很多人留言说:"天啊,这种感觉好自然、好温柔。"
Jake 敏锐地意识到,环保不是"义务型"的东西,而是一种"可被晒出来的生活态度"。
他立刻转向独立站起盘,从供应链端找越南、印尼的小工坊合作,提出口号:
"Buy a Bowl, Save a Coconut."
他们的产品其实很简单:
椰子碗(天然打磨)
木勺/叉/吸管(竹木材质)
手工打包布袋 + 礼盒装
价格不高,单碗售价12~18美元,套装25~35美元。
但讲真,Coconut Bowls 卖的不是碗,
是一种"环保生活方式的具象承载体"。
他们甚至在产品包装里会附一张小卡片写着:"感谢你让这个世界少了一块被丢弃的垃圾。"
这种"用户善意被量化"的体验,极大地强化了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价值共振。
1.Similarweb 数据
CoconutBowls.com 月均访问量稳定在15万左右,
Direct 流量占比在 52%,说明有很强的品牌忠诚度。
2.销售数据
爆款 SKU:Coconut Bowl
商品评价:5星
销售额:约 12234美元
而在 Google Trends 上,"coconut bowl"关键词热度自2018年持续上升,每年在4月世界地球日前后搜索高峰明显。
3.内容打法
用户不是消费者,而是环保布道者
Coconut Bowls 最聪明的一点是:它把用户变成了"环保内容的共同创作者"。
Instagram 上,@coconutbowls 拥有65万粉丝,几乎每一张图都是 UGC:
燕麦碗配椰壳碗
可可奶昔搭配竹吸管
配文都是:"My #morningritual with @coconutbowls"
用户在晒食物的同时,顺手晒出了自己的生活理念。
4.TikTok 数据
"#coconutbowls"话题已累计播放超千万次,大量视频为:"一天吃什么+环保生活日常"vlog,碗只是背景,但情绪全在碗上。
其实产品从毛利来看,我也给大家算了一笔账
单碗原料成本:约1~1.5美元
人工+打磨包装:合计约3美元
售价区间:12~35美元
毛利率:可达70%以上
这个毛利,还是很非常的健康
其实如果只是纯粹卖椰子碗这个产品,也没啥的,
但是关键是他在社交上,利用椰子碗专门讲康饮食,很多美食博主,养生博主也很赞同,就都跟上了,于是就火了
总之,故事是要有的,牛逼也一定是要吹的,
环保整上,情绪给足,产品还是那个产品,无形中搞这么一套东西,消费者你就是要给我多掏点费用。
中国卖家吃亏就吃亏在本土化太差,性格太内敛了,我前几天看TikTok上一个大v,货从1688进,几块钱,卖大几十美金,靠着粉丝的热情,几年间赚了几千万刀
但是这博主忒能吹,什么自主设计,环保面料,用心浸染,就这么也能搞个几千万🔪
欧美这套,哎,在中国根本行不通。你看看pdd上,这个椰子碗也就10人民币,但是他就卖到了接近80块
所以说这就是文化差异,世界多样还是好事,不然美元怎么赚?
你说呢?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