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发财都难
我还是要来讲讲海外市场的一些优势,我觉得华人,留学生做跨境现在优势很多。
我昨天还和朋友聊了,我说如果从10倍增长的角度来看,拼供应链、拼成本、拼广告预算,其实还是在原有的环节上卷
再想要和过去一样的增速,一样的增长其实很难了,但是如果走进一线市场,其实真的有很多不一样。
比如:
1. 本土快速感知优势
我之前去过美国,和我在一起的有宁波的供应商,这家伙自己供货给沃尔玛,自己还在亚马逊上卖游泳池的打捞网,
就这个单品,年入千万了
中国家庭,没有多少家是有自己的游泳池,所以很多需求是感受不到的。
从那个时候起,我大概意识到了,我选品的局限性
这种第一手感知,其实是国内卖家缺乏的。
你在那边生活,随手逛超市、刷TikTok,得到的启发,可能就是一个新项目的起点。
2. 家庭仓与小规模优势
我们经常说创业要MVP,怎么样落地呢?
很多留学生我发现,他们一开始是先利用"家庭仓"的模式,比如:用车库、地下室做仓储,和本地快递合作,做到小批量灵活发货。
那这种方式,比动不动就砸一票货过去,投入肯定是更轻的,还能在早期测试市场。
至少灵活性比国内的卖家强,风险也小很多。
还记得纽约地铁上的,2 dollar哥吗?
3. 内容+产品自然结合
现在跨境电商的增量不在平台"免费流量",而在TikTok、Instagram、YouTube这些内容渠道。
海外华人和留学生天然比国内卖家更容易入局。
比如,一个留学生在英国分享"租房生活小技巧",顺手带出中国小家电,就能精准打到同类群体的需求。
国内卖家即使请网红,也很难把这种"生活氛围"营造出来。
不过我看现在有些跨境的卖家,采用国内抖音的打法,自己搭场景,什么医院啊,地铁啊,公交啊,商场的
真牛逼啊
4. 海外主导 + 国内配套
现在厉害的团队,是海外主导,极致利用国内供应链,优势互补。
一个在澳洲的华人团队专门研究本地母婴用品趋势,他们只负责选品和内容端的运营,供应链和生产全部交给国内的工厂和运营团队。
既能保证"产品本土化",又能利用中国供应链的高效和低成本。
5、未来趋势
过去是"得供应链者得天下",未来则是"得本土化者得先机"。
供应链依旧重要,但这是国内卖家最擅长的环节,竞争越来越内卷。
真正能突破的,是谁更懂海外消费者,谁更能理解他们的文化,这决定了市场可以做到多大。
海外华人和留学生,如果有商业敏感性和头脑+中国供应链加持,很难不赚钱。
你们说呢?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