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如既往
2025-8-31
2025-8-30
2025-8-29
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矛盾,是的,我说每个人
比如以说真话为例子
如果是对集体说真话,那么真话能推动进步,让全体少走弯路。
但是如果对个人来说呢,真话往往刺痛人心,很可能会让你失去朋友甚至机会。
看到没有,真话之所以珍贵,其实不在于说出它需要勇气,而在于它常常伴随代价。
我之所以说矛盾,是我们一方面渴望真话带来清醒,另一方面又害怕真话戳破幻象。
所以人间清醒是什么?
不是闭嘴,也不是无所顾忌地宣泄,而是你明白 "真话该在什么时候说、对谁说、以及怎么说"。
2025-8-28
2025-8-27
2025-8-26
2025-8-25
2025-8-24
2025-8-23
2025-8-22
很多人的时间,不是被"大事"占满的,而是被"反复的小事"消耗掉的。
每天想开始写点东西,但微信回了半小时; 准备健身,但刷视频一刷就是一集剧。
还有啊,我觉得在公司里面,一定要安排1~2个人做琐事
不要觉得这浪费钱,做电商的,帮我去仓库拿下产品,帮我处理个文件,帮我....
别看很小的事,杂七杂八的特别多,你做为公司的管理层,小事情不要自己做
对大部分人来说,不是你没能力,是你没把注意力保护好。
2025-8-21
2025-8-20
2025-8-19
上次聚会,有个哥们讲了他创业失败的事。
他原来是做定制宠物画像的,主打"把你家狗画成唐朝名将"。
刚开始真的火,一堆人晒朋友圈。
后来有客户投诉,说他家猫被画成杨贵妃太不尊重动物。
最后他转型做"宠物悼念文案",每一条都写得像武侠小说,结果又爆了。
他总结:生意嘛,要么感人,要么搞笑,最好又感人又搞笑。
这哥们绝对是人才
2025-8-18
第一:我非常擅长利用工具
能付费的我都付费,因为我发现工具效率比人稳定,而且靠谱多了,在一个相比较下成本很低
很多人什么事都揽在自己身上,一毛不拔,看似省钱,实际上完全不明白腾出时间做更大的事,这绝不是一句空话
第二: 我比较单一
我不打游戏,不看任何剧,不刷各种短视频,我也不会抽烟喝酒打牌,所以我就专注在我自己身上
我时间的利用效率很高
第三:我时间一分为二
比如跑步的时候,我会在想问题,这个习惯是我上大学一直保留到现在,当时是为了背英语单词,所以一边跑步,脑子里面一边背单词
等自己创业的时候,习惯保持下来,会想公司的事,很多都在跑步的过程中解决了
这样我跑步也不会累
第四:掌握底层逻辑
说底层逻辑有点空,但是实际上真是这样,比如大部分赚钱都是外面套个壳,然后包装的天花乱坠的,实际上搞来搞去还是那些
比如但凡做过亚马逊的,肯定去做其他的电商平台,那太容易了
做过任何一个社交平台,再切换其他的平台,也都是很简单
底层逻辑掌握了,学习效率非常高,改变不需要遇到一个新平台重新再学一遍的情况,上手速度非常快
2025-8-17
2025-8-16
2025-8-15
"有趣"是一种高阶能力。
它不是说段子、会玩梗,而是你见过很多世界,吃过很多苦,还能不苦大仇深,还愿意让别人开心一下。
这种人在生活里特别宝贵,像是疲惫生活中的缝隙,有光透进来。
2025-8-14
很多亚马逊人还停留在亚马逊站内广告关键词优化,listing撰写,这个时间用太多了就有问题,尤其是一帮人围着转
整个公司没有头狼,没有开荒者
如果从十倍增长的角度,这样的优化不可能实现十倍增长,因为还是在存量基础上改进,你想想从85分要努力到95分,太难了
而且这种操作陷入了惯性思维
现在绝大多数中国卖家,没有做内容的思维,尤其是做短视频的内容,这种操盘手目前是非常稀缺的,有想法的人一定要在这方面发力
所以大部分站内的操盘手都out了,只吃存量,守着老链接
2025-8-13
2025-8-12
2025-8-11
2025-8-10
2025-8-9
2025-8-8
第一:人设定位:
梳理出自己的标签,这个标签和你的后端最好相关,让别人一眼知道你是谁,能帮谁解决什么问题。
第二:如何做内容?
聚焦一个行业,内容维度可以是价值创造(50%)、化解冲突(20%)、行业科普(20%)、同行解惑(10%)。
第三:选择平台
选择一个主要平台先打爆款,再扩展到多平台,比如国内的小红书,和视频号,我觉得是机会。
第四:产品线
横向扩展产品线(高中低价位),纵向做用户分层。
第五:运营策略
用品牌故事、热点借势、整合资源,逐步形成有影响力的IP
2025-8-7
2025-8-6
2025-8-5
2025-8-4
2025-8-3
为什么人有很多烦恼?
我觉得把,我们的人生,有点像装系统。
小时候出个问题,直接重启。
后来发现,原来重启没用,主要是后台有病毒。
再后来就知道,其实也不是病毒,主要是插件太多,互相冲突。
到最后,你学会了干脆关掉WiFi,拔掉网线,关机养鱼。
2025-8-2
时间是有复利的:小差别,长期巨大
拿学习英语举个例子。
每天背十个单词,一年就是 3650 个,足够日常交流。
每天坚持写 500 字,一年就是 18 万字,可以写一本书。
这些事当下看起来"没意义",但累积三五年,结果就是完全不同的人生。
复利的可怕之处在于:
短期差别微乎其微,容易让人觉得"无所谓";
长期差别巨大到难以弥补,让人后悔莫及。
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 35 岁还能拓展新事业,而有的人 35 岁只能抱怨自己"被淘汰"。
2025-8-1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