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了
之前还有人抱着侥幸说,亚马逊不可能把信息推送给中国政府
我就说了,首先只用一招就可以制服你,你总的收款吧,但是你看看
- PingPong是中国公司,总部在杭州
- 连连支付是中国公司,总部也在杭州
- 万里汇,P卡虽然是外资,但在中国有牌照、有分公司
这些收款工具想在中国做生意,就必须拿到中国的支付牌照。
拿牌照的前提是什么?必须接受中国政府监管!
所以,你怎么可能不配合,怎么可能监管不到。
— 1 —
涉及到所有跨境平台
说实在话,以前的跨境电商税务监管,说白了就是"你不说我不问"的游戏。
平台不主动报,卖家不主动申报,税务局也没有直接下场。偶尔查几个大卖家,更多是"杀鸡儆猴"式的抽查。
所以,一直以来跨境的灰色空间巨大,规则模糊,大家都在"擦边球"。
但是你看看,这次公告最狠的地方在哪里?不再依赖人工举报,而是靠数据自动比对。
你的身份信息(姓名、税号、店铺ID) 你的交易数据(销售额、退款、净收入、订单量)
换句话说:
- 你卖了多少钱?系统知道。
- 退了多少单?系统知道。
- 收款进了哪个账户?系统也是能追踪到的。
— 2 —
国家为什么动真格了
我直接说啊,三个核心原因:
跨境电商体量太大了
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.4万亿元,但实际纳税的卖家比例极低。税收流失严重。
2、全球税务透明化大趋势
CRS(全球金融账户信息自动交换)已经实施多年,现在轮到跨境电商了。这是国际税收协作的必然结果。
3、合规化是行业成熟的标志
一个行业合规,其实才能让让真正的长期玩家留下来,所有成熟的行业都是如此。
4、经济xx,中美博弈,大国复兴,增长xx
懂得都懂,方方面面都需要钱,具体就不说了
— 3 —
三类卖家最危险
第一类:用个人账户收款的卖家
典型操作:
公司店铺的收入,通过PingPong、万里汇、连连等工具,直接打到个人银行卡或支付宝。
这样的操作存在什么问题?
公司收入和个人收入混在一起,无法区分 税务局一旦比对平台数据和个人流水,立刻发现异常 被认定为隐匿收入、逃避纳税,补税+罚款+滞纳金
典型操作:
用个人身份直接注册店铺 或者挂靠别人的公司开店,但财务完全不规范 没有做账,没有申报,觉得"平台不查就没事"
这里面的危险点在哪里?
新政要求平台报送纳税人识别号,如果你没有,系统会直接标红 税务局可以通过身份证号追溯到你的所有收入来源 无税号运营 几乎等于裸奔式违规,一查一个准
这种的被查到,肯定是被要求补办企业主体、补缴税款,并被平台暂停店铺,损失惨重。
第三类:用境外个人账户收款的卖家
这些人主要是
注册香港个人银行账户,直接收款
或者用新加坡、美国等地的个人账户,觉得"国内查不到"
为什么危险?
小北我之前看到有卖家的香港个人账户因为频繁大额转账被冻结,资金无法提取,业务直接停摆。
— 4 —
接下来有哪些方法?
首先我是鼓励合规,正常交税,其实大家是因为不懂,所以才恐慌,你一个账户控制在300w,分几个主体,你根本不用怕。
好吧,但是确实还有几个选择
第三:建立财税系统,留痕+留底
这样做税务局查账时,你能拿出完整的证据链,证明自己的收入来源合法、税款申报真实。
第四:主动申报,合理税务筹划
— 5 —
常用一些问题
问题一:我公司有几个店铺 A、B、C,为了退税是通过另一家公司 D 出口的,这样可以吗?
A:不可以。
这种做法属于"出口主体与销售主体不一致",在新规下属于是高风险操作。
因为现在的税务、海关、平台数据现在都是打通的,一旦比对不一致,很容易被系统标红。
问题二:为什么这种操作以前没事,现在不行了?
以前可以是因为各系统独立,平台只管销售,海关只看报关单,税务只核退税单;
还是一句话,金税四期,包括数据全面联网,只要出现"店铺卖货、别家公司退税",系统自动预警。
问题三:这种情况可能会有什么后果?
1️⃣ 被认定为挂靠出口或虚假申报;
2️⃣ 退税款可能被追回;
3️⃣ 税务风险暴露,公司列入重点稽查名单。
问题四:那现在应该怎么整改?
第一步: 给 A、B、C 公司办理自己的出口权;
第二步: 收款、发票、退税全部对应同一主体;
第三步: 整理历史单据,确保账、单、款一致。
Q5:短期内怎么办?D 公司还在帮我退税。
可以先停新增业务,
同时签署合法的代办协议,
并尽快为实际经营主体办理出口备案,
主动向税务说明历史情况,避免被动稽查。
最后我想说的是:
如果你真心想在跨境电商这条路上走下去,那现在做的每一步合规动作,都是在为未来铺路。
现在补救,一定是比以后被查强一百倍。
其实我觉得,也不是说国家要"打击"跨境电商,哪怕美国,你不交税试试。
我们一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节奏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