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题
举个例子:AI 写文案、切素材、测图——都能批量自动化完成。
像 SHEIN 这种级别的公司,内部已经实现广告自动化。人类投手要干的事,就是审一眼效果,剩下都交给系统。
这不是危言耸听,你要相信我的判断,各位投手,早点做打算吧。
— 1 —
智能投放趋势不可逆
— 2 —
三方面取代投手
智能投放的优缺点
趋势不可逆,我们就得来了解一下他的机制,以及他的优缺点
前面说了,在 Google Ads 与 Meta 广告系统中,优化器是一种自动投放决策系统,
用于最大化广告主的目标(如转化、点击或ROAS)。
它主要依赖以下三类数据:
行为数据(Behavioral Data):用户搜索、浏览、点击、停留时间等信号。
上下文数据(Contextual Data):广告展示时的设备、时间、地域、语言、内容类型。
转化反馈(Conversion Signals):Pixel、SDK、CAPI 等上报的成交或行为信号。
系统会在数小时到数天内不断学习,并通过"拍卖预测模型"自动调整出价与展示。
AI取代优化师,具体表现在三方面:
1. 人群圈选:
广告平台通过积累的海量数据和相似人群放大(look-alike)技术,已经足够让机器靠谱地圈选人群,不再需要优化师手动设置标签。
2. 出价
从oCPX到更高等级的AI出价,机器通过掌握所有数据,能将ROI卡在盈亏线上,大幅替代了优化师的出价操作。
3. 素材
AIGC在切片、码字、堆图等"伪原创"制作上效率极高,能够快速进行素材赛马。
因此,大部分只负责基础执行的优化师正开始被AI取代
所以他的优点很明显
优点:
快速自学习:几天内找到高ROI 人群; 大幅降低人工投放门槛; 多维信号融合:用户意图、上下文、转化共同驱动
那有哪些缺点呢?
缺点:
数据依赖性极高(信号不足会瞎投); 不透明:难以复盘或解释; 易陷入"过度优化"循环(短期转化信号盖过长期品牌价值)
— 3 —
投手的转向在哪里?
优秀的优化师年广告花费流水可达千万美金级别。通过项目分红,做到业务负责人或公司合伙人位置,百万年薪很正常的。
但投手这个行业,经验迭代非常快,很可能"去年的经验今年就不适用了",不学习就会被替代。
这和别的行业是不一样的
还有一个是投手的能力是要全方位的,比如除了熟悉多国市场、产品、竞品、分析数据外,
还需要具备抗压力和体能,包括熬夜盯数据、调预算,尤其在有较大时差的海外市场,这在大促的时候尤为明显
好,那投手的方向在哪里?
第一:产品思维:
先搞懂你卖的是什么、用户为什么买。
你得知道这东西打的是功能、情绪还是人设?是快钱爆款,还是能复购的长线?这就是"投放思维"升级成"运营思维"的分水岭
第二:运营能力
不只是调广告,还要懂转化、复盘、ROI逻辑。
比如从点击到落地页,从加购到复购,每个环节掉多少人,为什么掉,怎么补
第三:AI应用力
要能用AI提效,比如用AIGC批量出素材、写文案、做测试。以前要三个人干的活,现在一个人配合AI就能搞定
好的投手,一定是懂算法、懂人性,也懂提示词的人。
第四:数据分析
懂数据背后的逻辑,能靠数据反推策略。
第五:创意表达
现在的广告太多了,用户根本没耐心,你看那些能抓住人眼球的素材,有时候不一定要多精致,反而看起来很"糙",
但是它就是能让用户产生情绪共鸣,平台喜欢,用户喜欢,大家双赢。
第六:沟通协调
这一条最容易被忽视。很多投手只会和系统对话,不会和人沟通。
但你要真想往上走,得能串起所有人,比如设计、文案、商务、客户、老板。
这些也是很核心的竞争力啊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